LCS和其它水面艦艇年平均全壽期成本估算值的比較
  中新網7月10日電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,美國政府問責署(GAO)於7月8日發佈《瀕海戰鬥艦:“自由”號部署所暴露的操作技術風險和成本不確定性》報告。這份報告認為,“自由”號的部署為瀕海戰鬥艦(LCS)項目的操作、保障和維護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數據,但目前美國海軍仍然缺乏有關LCS的關鍵數據和操作概念。
  配備水面戰任務包的“自由”號部署了10個月,期間美海軍收集了有關係統可靠性和艦員睡眠時間等方面的數據。
  然而,有幾個因素限制了美海軍從LCS部署中吸取經驗教訓。例如,由於機械故障,“自由”號在海上持續部署的時間少於預期。並且,美國海軍在關鍵操作和作戰概念數據方面仍有欠缺。目前僅進行了水面戰任務包部署,而缺乏反水雷任務包和反潛戰任務包的操作數據。占LCS總數一半的另一種船型(即“獨立”型LCS)的操作數據也很欠缺。
  儘管美海軍還在調整一些操作保障和維護的概念,但“自由”號的部署仍暴露了一些關鍵的技術風險,包括:
  人員:LCS上的艦員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,不能滿足海軍對水面艦船人員的睡眠標準,即使在部署時增加了人員,這一問題仍未解決。
  訓練:艦員在參加部署前,未能參加充分的訓練。
  維護:美海軍正在調整維護需求,還沒有確定最佳的承包商和工作量分配來執行預防性維護保養。
  後勤:美海軍正在重新調整艦員和岸基保障人員的職責分工,但目前基礎設施還不完整,不能滿足兩種船型對後勤保障的需要。
  如果沒有充分分析關鍵概念上的風險性,LCS項目將面臨操作上的局限性、人員短缺、裝備完好率不足以及成本高昂等一系列問題。
  美國海軍已經將LCS(包括艦艇平臺和任務包)的全壽期成本與其他艦艇平臺進行了估算和比較。數據顯示,LCS的年平均全壽期成本接近或者超過了許多排水量比它大、艦員比它多的水面艦船。儘管估算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,各種艦船在能力和任務上有所區別,但這一數據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LCS的效費比較低。
  LCS項目的目標是要建造一種低成本的水面戰鬥艦艇,將使用多種創新操作概念(例如最小的艦員規模)來降低操作和保障成本。2013年,“自由”號近海戰鬥艦部署到新加坡,以“證明其操作概念”、演示作戰能力,並收集艦船人力資源、訓練、維護和後勤需求等方面的數據。
  201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所附的眾議院報告規定,委托GAO對海軍的LCS項目及維護計划進行研究分析,並總結“自由”號部署的經驗教訓。
  GAO報告主要內容包括:(1)LCS部署過程中收集到的操作數據的優點和局限性;(2)審查美國海軍對LCS操作、保障和維護概念的風險評估;(3)LCS和其他水面艦船的全壽期成本估算與比較。
  GAO再次強調之前的建議:美國海軍在採購新的LCS之前應做到:(1)對項目實施風險評估並重視評估結果;(2)收集更多數據並更新估算成本。美國國防部認為,各類艦船之間不適合進行全壽期成本的比較,但GAO認為,全壽期成本的估算與分析結果為海軍提供了合理的參考數據。(丁宏)  (原標題:美報告:瀕海戰鬥艦存在技術風險和成本問題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jbqd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